close



【路加牧區洪若慈 /報導】路加牧區又出走了,一走出教會,迎面就聽到逸偉說:「哇!你們路加牧區又要去玩了?」嗯!有點不好意思啦!對啊、對啊!我們正要去探訪,那來自遙遠又寒冷的稀客,牠們是??你猜對了嗎?那就是近十年來,就台灣的鳥類而言,最有名莫過於每年都會到七股過冬呢『黑面琵鷺』。

來到七股賞鳥區,經過特派解說員高溢源先生,他其實是個業餘的鳥類攝影專家。因為熱愛攝影,透過鏡頭讓他愛上了黑面琵鷺,十一來年他把下班時間大半都用在觀察這批來自遠方的稀呢!他用愛鳥的心情,一到假日總是放棄休息,來到賞鳥區跟大家分享,他自創了許多逗趣的肢體語言,搭配上琅琅上口的「二隻老虎」為要教育小朋友在觀看時,不可去動到望眼鏡,可真說是育教於樂。

黑面琵鷺也就在先生熱情又生動解說下,活生生地呈現在眾人眼前。連牠們洗澡的方式,先生也有一套獨特的模仿,很是傳神。為了吸引大家的興趣,先生更自備了他所照的相片做有奬徵答,(因他是我姐夫的哥哥,所以邀請他解說是義務性的,很不好意思讓他自己破費)。第一個獲得禮物是劉勁小朋友,不愧是有用心就有收獲,看他一直很專心的聽解說,接著請大家模仿的是牠覓食的方式,首先要把手當扁平的嘴直接插入水中,左右掃動捕食水中的魚或其他食物,這種奇特的覓食表演方式,讓現場的人都大笑不已。參加者有年紀最資深的戴媽媽到年紀最小的怡庭,大家玩得不亦樂乎。

到了第三賞鳥亭,那兒有著最佳的賞鳥地利位置,再透過高倍數望遠鏡,「哇!看到了!」驚叫聲不斷,牠那如湯匙般形狀的鳥喙,是最引人注目的特徵,再搭配全身雪白的外衣、一對修長的黑色腳丫,以及優雅的外貌與動作,總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,經過解說後,我們可輕易的從羽毛的顏色、嘴的刻痕、約略看出那些鳥的年紀大小,剛來時只有看到4隻,接著漲潮時就看到了牠們的移動,突然就多了好多隻,牠們很有秩序地站成一排,目前數量留有30多隻,尚未北返,大概是還沒預備好,解說員如此說,牠們為何排排站呢?原來現在是牠們睡覺時間呢!(到了晚上才會出去覓食,牠們也是很膽小呢)!看著牠們每隻都縮著脖子,站著睡。模樣真是可愛。

結束賞鳥後,先生提議帶我們去看燈塔,每個人心目中的燈塔一定長得像鵝鑾鼻燈塔一樣,結果它只是用類似鋼筋架一様聳立在藍天底下,別有一番風味。白白的沙有帶著太陽日曬後溫溫的感覺,小朋友們一到沙灘,更是高興的跑上跑下。最後,我們用禱告及團體照結束了我們半天的知性之旅。

路加牧區區牧雷顯威81年曾經以一篇『國內發現罕見黑面琵鷺爭取設保護區』得到肯定,黑面琵鷺保育的重要性也因著報導,逐漸吸引國人的注意,政府部門也開始進行瞭解和保育策略的擬定。農委會依野生動物保育法,公告黑面琵鷺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,初期83年度的統計發現於七股地區出現的黑面琵鷺已達275隻,到佔全球渡冬族群量的四分之三,到88年,曾文溪口更創下總數449隻的紀錄,這足足佔了全世界總數量的ㄧ半以上。賞鳥亭門口一個大的牌子更是以『今日的鳥類、明日的人類』做為訴求標題。我們真要好好感謝!這些注重保育的人士,為這些不會說話的動物代言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nhcluke 的頭像
    tnhcluke

    台南聖教會路加牧區

    tnhc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